五一放假前又有很多家单位被曝光,还是老生常谈加班跟猝死;大米查工时,说是你1天工时低于11.5小时就被约谈,若“累教不改”直接裁了。脉脉上还有曝光,说是在大米你工时只有8小时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一样被约谈,最后劝退。
有些同事就算日均达到12小时,但排名靠后一样被约谈。你请假也不行,你请了几个小时你得加班再把时间给补回来。就连外包也一样,外包也得每天干11小时。
还有,某辅导机构武汉分公司27岁员工在办公室猝死。这小伙子5年前入职,本打算这个五一节回去结婚,结果4月22号晚上,小伙子的未婚妻联系不上他,后来报警。最后是等第2天早上保洁阿姨打扫卫生,发现这位老师躺地上,人早没了呼吸。
他未婚妻反映,小伙子连续多日工作到深夜,最后一次通话时,小伙子都还在加班。后来据说公司以“网络故障”为由,让所有员工紧急调休,全面封锁消息结果越封锁消息出来越多。后面更有同事吐槽,说是连孕妇都得把活干完了再生娃。
以后别再说我们是牛马了,我给牛马喂过料,牛马下崽是要休息的。
从19年X易暴力裁员,到2020年新年拼XX20岁出头姑娘猝死,再到今天,这些猝死的男男女女若活到现在该多好?他们现在可能已经26 27 30岁了,可能已结婚生娃了,也可能还享受单身生活。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能跟我们一样,一起上班下班,一起期待每周周5和每年五一假期。
但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声音了。
抛开感性和悲伤,我在想这一切本质原因是什么?如果从经济学来看,未来可能会更悲观,加班、猝死,在未来还会存在,甚至更离谱,更不会因为上面发几张红头文件就能禁止。
把打工人按经济学生产要素分配表上作代入,我们会发现,我们作为“劳动力”生产要素是绝对过剩。
打工人在坐标轴上就是一个不断过剩,最后超过边际收益沦为负收益的一个投入要素。
过了临界点就会出现所谓“边际效应”,即越投入劳动力,劳动力收入会出现“负增加”。现在大伙感觉上班又累又赚不到钱,只够糊口,勉强生存,还得拼命加班,这就是“负增加”表现。
截止24年年末,我们劳动力8.58亿,就算到2035年10年后,我们是7.5亿;毕竟2015年、2016年出生人口那每年都是1500W打底。
所以从总量看,我们劳动人口是美国人口近乎3倍,比欧洲大陆总人口还多,从未来看,我们起码20年之内又是不缺劳动力。
再所以从供需关系看,劳动力绝对过剩,至少20年之内,我们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打工人收入不会上涨。
这就是我看到悲观一面,别急,还有更悲观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地域分布。
不管是发展农业还是工业,不管是建设城市还是农村,从地理分布上看,平原都是首选。我们虽然国土辽阔,纵深极长,但适合工农业、城市发展的就平原也就占12%。
大家请看我们3大阶梯分布:
看到没?越往西海拔越高,丘陵、山地、盆地越多,平原越少。外加东南沿海有国际主航线加持,外贸货轮全从上海、香港经过,沿海外贸成本又低。这种结构决定了我们劳动力、资本、技术全都集中在东南方向。
换句话说,只要以市场经济为内核,那东南沿海就是一家独大;中部赶不上东部,西部赶不上中部,最后区域差别越来越大。
这个区域差别还挺有内涵。为什么之前我们提了那么多年“西部大开发”好像都没啥用?各方资本为什么宁肯挤在城市挤在东部沿海过剩,它都不愿去西部?
因为你放开劳动力市场,按供需关系,劳动力会自发冲向城市、冲向一线,打工人几乎是无限供给,所以你成本极低,那投资人直接就在东部沿海坐享投资收益;所以我为啥还要费心费力,让资本西进?
你就像广东,粤西粤北明明离珠江三角洲都不远,明明就在一个省内,资本它都不愿去粤西粤北?因为粤西粤北劳动力会自己跑到珠江。
而且在这个迁徙过程中,从小镇到都市,劳动力其社保、教育投资都在老家,沿海不用支付打工人流动成本跟教育投资,直接拿来就用,而且只用打工人最年轻的时间,过了35岁甚至30岁就不要你了,再招年轻劳动力。
早10年和20年前,尤其沿海小作坊,那给打工人连社保都不交,人家为啥敢这样?因为人多,人不仅多,人还扎堆,都扎在一线。这种供需关系决定了这么多劳动力根本不可能充分就业,已就业劳动力很难工资上涨。
但是该说到但是了,总不能因为中国人多,就不解这道题了。人多,不是内卷的理由。
根本性解决失业、加班硬核问题只能靠宏观层面,你说你报班、学习,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我负责任告诉你,这是放屁。
我跟你们“编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单位里组织一场面试,我朋友也在场,来面试的1个小姑娘后面当场就说,把你们负责这块业务的2个同事砍了,把我招进来,我1个人干他们2个人的活,工资只要1个人的一半。
你瞅瞅,为了1份工作,她已经可以自践和他伤到这种程度。
现在劝人努力不亚于“无罪自辩”。你说你努力,人家就懒了?你聪明,人家就傻了?你要钱少,人家比你更少,你会读书,人家比你更会读书。
尤其在一线,最不缺“有价值”“有能力”“有性价比”的人。现如今内卷惨状非宏观调整不可解决,光靠你个人再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都是徒劳的,更是暂时的。
若要根本性解决内卷加班,要么一带一路,要么往生态化方向。除此以外几乎没有第3个选项。
尤其一带一路,从香港为起点,一路往西南方向,从新疆打出国门,连接到北非,最后到埃及亚历山大港,这一路上全是人口、资本、资源(石油)密集区,干啥不行?
今天我也当回右派,在翻身起家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向老美学习。人家老美打完南北战争后,大概1868年开始到19实际90年代,30多年时间搞“闭关锁国”。用美国北方产业资本整合了南方土地和劳动力。等过了30年老美再出山,它已经是一头工业克苏鲁了,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看谁都像小卡拉米。
后来,老美在2战前卖军火,2战中下场搏杀小鬼子,自家航母被炸后几天就给它修好,2战后搞马歇尔计划,扶持+控制西欧,再到后面搞布雷顿森林体系,从硬件基础到地缘和币缘格局,人家这一路砍瓜切菜,精心布局靠啥?就是靠那30年的“闭关锁国”,或者说是韬光养晦。
那么在这一时间段的美国人是幸福的,2战时没受到战争威胁,战后后生活水平一路攀高;后来跟苏联内卷比福利,老美1个蓝领工人就能养活7口人+1套房+1辆车。
老美起家告诉我们,要先建立1个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后,再有条件对外开放。这是客观需要。因为只有把过剩经济要素宣泄出去,才能既赚了钱又消了食,否则全憋在国内就会内爆。
所以,现如今苛责个人如何努力都是没啥卵用,狼多肉少,供需不平,这事你很难破。
但是这种情况不是我们独有,全球都这样,不管最近阿三还是远在彼岸的老美跟小英,都这毛病。他们吃饱了没事跟上瘾一样吸“资本主义”牌香烟,后来还嫌这烟劲不大,又嗑上了“金融资本主义”牌毒品。
你说这怪谁?想当年,社会主义合理分配被说成是“大锅饭”,现在被资本主义、封建地租内卷被说成是有“积极性”,我在动物界都找不出这种奇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