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枪击事件,3名武装人员朝游客开枪射击,导致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伤。
事发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对日前发生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进行可信、透明和中立的调查,但印度一口咬定杀害游客的武装分子是巴基斯坦指使的。
作为报复,印度吊销了所有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驱逐巴基斯坦驻新德里大使馆的外交官,并切断了从杰纳布河上的伯格利哈尔大坝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扬言不允许印度河的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
印度异乎寻常的反应激起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弹,作为回应,前外长比拉瓦尔·布托·扎尔达里放话,“要么水从河里流,要么血从河里流”。
双方剑拔弩张,眼瞅着新一轮印巴冲突一触即发。
对于冲突,巴基斯坦是消极的,多次呼吁国际社会调查,本身足以说明巴基斯坦是无辜的,而印度在事件调查结果尚未出炉的情况就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是“幕后黑手”,并对巴基斯坦摆出战争姿态,这是摆明了要借题发挥了。
这事确实很蹊跷,4月21日万斯访问了印度,4月22日克什米尔就发生了针对游客的武装袭击,有人据此怀疑印度态度之所以如此激烈,在于得到了美国的“暗示”。
战争最终要靠实力说话。5月7日,在印军率先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名为“辛杜尔”的导弹袭击后,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在电视媒体中表示巴方击落了5架印军战斗机(3架法国的阵风战斗机,1架苏30,一架米格27)和多架无人机。印度则声称击落了1架巴军战斗机(巴方否认),另外辩解印军损失的3架战斗机并非巴方声称的“击落”,而是“坠毁”。
无论是印方声称的“坠毁”,还是巴方声称的“击落”,法国阵风战斗机的口碑都完了。在巴方公布战果后,阵风战斗机母公司达索航空股价应声大跌。印度本来想露脸的,结果把屁股给露出来了,还连带着砸了法国阵风战斗机的牌子,马克龙的鼻子估计都要给气歪了。
印巴冲突的走向目前尚不明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印度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与中国的筚路蓝缕、独立自主不同,印度的起点“很高”,武器是地地道道的“万国造”,印度不仅购买了很多俄罗斯的武器,还购买了很多美西方的武器。
美西方之所以放心地把武器卖给印度,大概率是骨子里就没把印度当成对手。印度可谓烂泥扶不上墙的代表,给武器刷个漆,印度就敢声称是“自主研发”的,而印度真正自主研发的“北极星”直升机由于事故率太高,连印军都不敢用。
与之相比,巴基斯坦的武器主打“中国造”,而目前5:0的战绩足以证明巴基斯坦的选择是对的。5:0不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差距,而是美西方和中国的差距。据说,阵风是比所谓的“灭俄神器”F16更猛的存在,但在我们飞行速度更快、导弹射程更远的战机前和玩具没有区别,这是大到足以让美西方绝望的差距。
这次惨败对印度的打击是巨大的。印度的自我感觉向来良好,可惜他们的实力并不足以匹配他们的野心。中印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发电量是印度的5倍,制造业规模则是印度的10倍,别说和中国掰手腕了,印度连碰瓷的资格都没有。
70多年前不是这样子的。以铁路为例,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有5万5千公里,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但印度直到现在的铁路里程也才6万多公里,也就是说印度在独立后的70多年间里只建设了1万公里左右的铁路,而中国的铁路里程则来到了惊人的16.2万公里,70多年间累计建设了14万公里,足足是印度的14倍。
要么是印度的人不行,要么是印度的制度不行,“印吹”必须认一个。
我曾有个观点,印度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在于印度在独立的过程中少了那么点“血”。这么说,或许会引起“和平人士”的不适,但事实胜于雄辩。
一方面,印度之所以取得独立,在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但又并非完全因为“非暴力不合作”,因为当时还有其他人在领导武装斗争以争取印度独立,英国殖民者在无望继续殖民印度的前提下,选择了与甘地合作,毕竟甘地的“非暴力”是强权者和殖民者最希望看到的,也是能够最大化保障印度独立后英国在印利益的一个方案,所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能“成功”不过是殖民者“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
另一方面,“非暴力不合作”的前提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把“成功”寄希望于强者的“同情”之上。例如甘地在谈到日本的侵华战争时曾表示,日本人要杀就让日本人杀好了,杀两亿中国人,日本人自然会杀的“麻木”了、“手软”了,最后总会“良心发现”的,试问这样的奴隶心态怎么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呢?
选择决定命运!为了国家独立,印度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中国则选择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结果就是,殖民者“恩赐”的“独立”让印度人得了先天性的软骨病,而“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种血与火淬炼出来的独立则让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有股子不服输的狠劲。
印巴冲突的走向,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大概率会以印度认怂结束。这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70多年前就已经注定了的,就像中国的强大,不是始于今天,而是始于70多年前一样。